PM2.5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5%。
有人对这种测算方法提出质疑。他们将气候、环境和地质数据与机器学习技术相结合,预测哪些地区的地下水砷浓度最有可能超过10微克/升,并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
砷可导致皮肤病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甚至诱发癌症。砷还是一种能影响儿童智商的神经毒素。波德戈尔斯基告诉记者,在过去的12年里,他和伯格收集了67个国家、超过20万口水井的近80种研究数据,结合一种名为随机森林的机器学习技术进行预测和计算,绘制出风险地图。对长期暴露于无机砷的人体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发现,即便饮用水砷浓度符合WHO规定的安全标准10微克/升,也可能无法保障胎儿和婴幼儿健康发育。美国媒体称,学术界已确定了地下水遭到砷污染较为严重的许多国家,包括美国、墨西哥、阿根廷、孟加拉、越南等。
世界卫生组织(WHO)官网发布的资料称,无机砷是危害全球公众健康的十大化学物质之一。波德戈尔斯基认可郑焰的评论。确保年底前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8%左右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甘肃省将确保如期打赢净土保卫战。
全面实施扬尘污染综合防治。积极推进冬季清洁取暖改造,计划全面完成100万户改造任务。定期发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6月2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2020年六五环境日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19年甘肃省生态环境状况以及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有关情况。
加快推进移动源污染防治。加强黄河上游及洮河、大夏河等支流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保护2020年,甘肃省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方面将加强良好水体保护和超标水体整治,以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为重点,加强黄河上游、具备饮水功能的重点湖库及洮河、大夏河等支流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组织开展良好水体生态环境安全评估。
实施生态增容减污,积极推进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工程。扎实推进重点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加强农用地、污染地块、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落实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强化对重点企业、重点区域、重点污染物的执法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实施计划明确,根据《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指南》要求,2020年底前,内江市将完成全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实施农用地分类管控。
对产出的农产品污染物含量超标,需要实施修复的耕地,土壤污染责任人要制定修复方案并实施。建立土壤污染防治资金投入机制,统筹各级、各类财政资金,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将符合条件的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在推进过程中,内江市将严格落实土壤污染防治属地责任,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机制,确保土壤污染防治任务、措施落地。
继续推进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2020年,三品一标农产品有效用标285个,省级森林食品基地4个。对工作推动不力、土壤环境问题突出的县(市、区),采取预警提示、限期整改、区域限批、行政约谈等措施,严肃追究责任。
6月1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推动土壤资源永续利用,内江市从9个大类36条具体工作,明确2020年土壤污染防治重点任务。据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计划涉及7个县(市、区)和19个市级相关部门的职能职责。
实施计划指出,2020年全市将完成土壤环境监测预警建设、严格落实规划标准政策、实施农用地分类管控、加强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加强未污染土地保护、实施污染源综合整治、推进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强力推进土壤污染修复、开展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攻关等涵盖9个大类的36条具体工作措施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将符合条件的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据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计划涉及7个县(市、区)和19个市级相关部门的职能职责。对产出的农产品污染物含量超标,需要实施修复的耕地,土壤污染责任人要制定修复方案并实施。对工作推动不力、土壤环境问题突出的县(市、区),采取预警提示、限期整改、区域限批、行政约谈等措施,严肃追究责任。建立土壤污染防治资金投入机制,统筹各级、各类财政资金,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
加强农用地、污染地块、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落实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强化对重点企业、重点区域、重点污染物的执法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继续推进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2020年,三品一标农产品有效用标285个,省级森林食品基地4个。
实施计划指出,2020年全市将完成土壤环境监测预警建设、严格落实规划标准政策、实施农用地分类管控、加强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加强未污染土地保护、实施污染源综合整治、推进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强力推进土壤污染修复、开展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攻关等涵盖9个大类的36条具体工作措施。6月1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推动土壤资源永续利用,内江市从9个大类36条具体工作,明确2020年土壤污染防治重点任务。
在推进过程中,内江市将严格落实土壤污染防治属地责任,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机制,确保土壤污染防治任务、措施落地。实施计划明确,根据《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指南》要求,2020年底前,内江市将完成全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实施农用地分类管控
臭氧超标时段一般集中在夏日午后柏仇勇说,臭氧在大气平流层中是保护地球的好东西,近地面高浓度臭氧才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坏东西。臭氧为影响夏季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柏仇勇介绍,我国臭氧标准已提前与国际接轨,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臭氧二级标准限值为160微克/立方米,与世卫组织标准限值一致,与美国0.07ppm(约150微克/立方米)较为接近。夏季臭氧污染,已成为我们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拦路虎与秋冬季PM2.5污染成为挡在我们面前的两座大山。通常情况下,臭氧超标时段一般集中在午后气温较高、阳光较强的时段,在此期间只要大家尽量减少外出及室外活动,臭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就可防可控。
2019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既是PM2.5的污染较重区域,也是臭氧浓度较高区域。据悉,我国臭氧污染在空间分布上与PM2.5较为一致,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既是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的前体物,也是PM2.5中二次组分的主要前体物。
6月2日,生态环境部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表示,据研究,臭氧平均浓度超过160微克/立方米,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大家不要谈氧色变。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337城市O3平均浓度为148微克/立方米,全国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占总超标天数的41.8%,仅次于占比45%的PM2.5。
近年来,我国臭氧污染问题逐步显现,浓度逐年上升。臭氧污染比PM2.5污染更隐蔽,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和损伤作用。
同时,大气中PM2.5浓度显著下降时,会导致光辐射增强,有利于臭氧生成,监测结果表明,PM2.5和臭氧的年际变化整体上呈反相关性。一到夏季,臭氧问题又显现出来。其中,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汾渭平原6-7月为臭氧污染最重月份,长三角地区6-9月为污染最重月份,珠三角9-11月为污染最重月份。目前,臭氧已成为影响夏季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
全国平均降水量645.5毫米,比常年偏多2.5%。公报重点介绍了2019年大气、淡水、海洋、土地、自然生态、声环境、辐射、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基础设施与能源状况。
全国未发生大范围流域性暴雨洪涝灾害,总体上比常年偏轻。六五环境日前夕,生态环境部发布《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和《2019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PM10年平均浓度为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土地方面,截至2019年底,全国耕地按质量平均等级为4.76等。